close

『在海邊礁石上曾看過牠,那種白白、扁扁的樣子,看來也顏色、形狀也算是「漂亮」的了。 只是不知牠叫什麼名字?原來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呢!』

 - 茗荷介

明明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分不出它是動物還是植物
不陰不陽, 怪里怪氣, 還會整群的一齊扭來扭去 "= =
且看似應該是像花瓣的殼,, 有些卻脆碎一片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放大看近照,超噁。

昨天在整理我得相簿,,就看到做為該本相簿封面的這張照片
憶起很多往事呢 哈哈,這是04年畢業考前一週與小妖豬等人的小遊
套段大雄講的話:大俐、鴇姐(要算雞嗎)、小董、大雄(熊)、于(魚)得、
        小陸(鹿)、一針(小白豬)、維萱(傑尼龜)、叮噹(貓)(不過最後叮噹沒去)

令外還想起 02年期末考完馬上出發去綠島的事,但去的 5個有 4個最後一科被當掉 XDXD
哈哈,但今天的重點在這噁心的生物上 @@

明明 EXIF 檔記錄是 FUJI F401 照得嘛,小妖豬還要一直說是我照的
真的是我照的嗎 "= =.....................


當年沒去的小叮噹竟然找得到它的介紹 @@a:

  茗荷介(又名鵝茗介),看來像軟體動物,卻屬節肢動物。

  只有在幼體時才能在水中自由的游動,到了成體時便將
  自己附著在岩石、防波隄或船體上,成為固著性動物,
  應該是隨著漲潮退潮生存的動物。

  是一種頭部拉長,呈長柄狀附在基底上的另類藤壺,具
  有白色鈣質骨板,成群的附生在海面漂浮的木頭或其他
  物體上,不斷的伸縮褐色羽毛狀附肢捕食浮游生物

  可張開其介殼,伸出蔓角將海水撥入口中,以吸取海水中
  所含的氧氣及食物

另外 Linyi 今天幫我找的資料:

  荷介的本名是鵝頸藤壺。在藤壺類的蔓腳目動物中,大概
  只有牠才有這麼一個美美的別名了。

  直到1758年,人類才發現茗荷介的存在。可是在那之前,
  茗荷介已經在海洋中漫游了數千萬年了。牠們是蔓腳目最
  古老的生物之一。雖然在血緣上和笠藤壺相當接近,不過
  茗荷介多了一條長長的肉質長柄,可以吸附在固態的物體
  上,這些固態物體包含礁石、船底,甚至是洄游大洋的鯨
  類及海龜,是一種有附著柄的藤壺。牠們的身體被骨板包
  住,有扁平的外型,漲潮了就微微張開骨板,讓附肢向外
  伸出並且不停地向內擺動,藉以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。牠
  們最常附著於水中的浮木,隨著波潮沖激擴散,所以分佈
  的區域相當廣闊。只要是可以在海上漂浮的物體,都容易
  發現許多吸附在表面的茗荷介。可是海浪也可以輕易地將
  牠們沖到岸上,使牠們陷入缺水的窘境。所以茗荷介演化
  出很強的耐旱能力,即使一個星期不接觸海水也不至於乾
  死,在海灘上靜默地等候下一次大潮的到來。

  動物小說《座頭鯨赫連麼麼》中,劉克襄形容茗荷介是
  「閃閃發亮的尖利貝殼」,牠們「外殼堅硬如頑石,邊緣
  又銳利如鋼刀」。在年幼的座頭鯨身上附著蔓生,成年之
  後是求偶打鬥的利器,到了晚年,隨著年歲增生加厚的茗
  荷介就成為生命最沉重的負荷了。這是生命的重量,固著
  了經驗和智慧,可是其中也蔓延著傷痕和死亡。人類似乎
  也是如此。年幼的時候處處是驚喜,長大了就得面對生命
  龐大的懷疑。


http://slgaly.sljh.tcc.edu.tw/lifetype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cleId=152&blogId=13



 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errors 的頭像
errors

errors

erro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